一、课程描述
1.精简扼要的阐述课程的主要理念、目标或重要内涵、预期成果。
2.建议叙述长度为50到150字,不宜采用条列式。
3.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大纲、单元名称必须环环相扣。
4.撰写体例采取“目的学习历程预期成果”(性质、地位和任务)的方式。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条目描述,学生中心:撰写以条目式为原则,叙述以学生为中心,勿以教师为中心。
2.清晰具体,有效可测:撰写力求清晰、明确、具体,所有的教学目标均应有效可测,且超过70%的学生可以达成,可直接作为评量目标。
3.数量适中,包括多维:教学目标数量以4至6项为原则,不得多于8项、少于4项,尽量包括知识、技能及素养维度。注意掌握教学目标的重心,以课程名称为参考,课程名称如偏重知识的应用知识的目标就多。课程名称偏重技能操作的技能目标就多,课程名称偏素养的素养目标就会多。
4.精准动词,呈现高阶:精准掌握动词,突出能力化、高层次的用词。同一领域同一知识向度仅呈现最高阶动词,无需呈现较低阶动词。
5.呼应指标,对应能力:呼应毕业要求,一个课程目标只对应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多个课程目标可对应同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
6.控制外延,避免重叠:正确处理课程与课程的关系,不延展或缩小本课程边界。
7.顶点课程(capstone)的课程目标在原目标4-6条规定的基础上,可增加到12条,整体应控制在8-12条。
三、毕业要求权重与课程能力指标权重
1.课程权重应充分呼应教学目标,与目标数量成正比。
2.毕业要求权重大于10%者,课程目标中至少要列出一项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3. 毕业要求权重超过10%未满30%者,课程目标中要列出一至两项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4. 毕业要求权重大于或等于30%者,课程目标中至少要列出两项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5.权重应突出科目、教学目标,强化主轴作用,建议大于50%,不应沦为平分。
四、教材内容大纲
1.以条列描述为基本原则。
2.具体呈现该门课程包含的所有授课内容。
3.一学期18周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大纲以6-12项为原则。
4.教材内容大纲应直接呼应教学目标、间接呼应毕业要求指标点。
5.教材内容大纲为同一课程授课教师的最大公约数。教材大纲应比教学进度表内容大,不宜太小或明确,给不同教师发挥空间
6.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准确填写该门课程每一章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其学时总数和实践学时数应与前文相呼应。
五、教学方式
1.参考方式为讲授、讨论或座谈、问题导向学习、分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实作学习、发表学习、实习及参观访问,如填写其它方式,需要在括号内标注相关内容。
2.精准扣住教学法,建议至少勾选两项以上,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六、学习评价
1.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配分每项均不得少于10%。配分力求正确、合理及周延,说明应力求详细。对学生公告后具契约效力,不应随意更动。
2.评价方式可采纸笔考试、档案评量、口语评量、实作评量或其他方式。
3.纸笔考试需附“双向细目表”,档案、口语及实作评量需附“评量规准”。
七、评量方式
评量方式包含四个种类:纸笔测验、档案评量、口语评量、实作评量,按照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勾选,可选多项,选项应与学习评价相呼应,力求评量的多元化。如填写其它评量方式,需要在括号内标注相关内容。
八、进度表
1.以单元为单位,填写各单元名称,单元名称可以活化但不可偏离主题,名称与内容应呼应“教材内容大纲”。
2.将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代码与教学目标代码填入空格,在填写时目标1代码即m1,目标2代码即m2,以此类推。
3.将相应课程单元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填入空格,其内容应与前文的教学方式相呼应。
4.顶点课程必须体现的要求:分组、实作、自主、反思,如果单元名称与内容不好体现,要在备注说明。
九、指定教材
1.至少指定一本,尽量选择3年以内的书籍。
2.呈现作者,年份,书名,出版社等信息。
3.符合学校教材选定的有关规定。
十、参考书籍
1.每项书籍或数据应完整呈现:作者、年份、书名(数据名),出版社(单位)或其他重要信息。
2.尽量呈现最新、重要的参考书目,不宜列举一堆不重要的旧参考书籍。
十一、先修课程
1.视需要条列先修课程或预备能力。
2.若条列应尽量清晰明确,其中顶点课程的条列内容更为重要。
十二、教学资源
1.视需要条列式撰写。
2.应尽量清晰明确。
3.注意要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相结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十三、注意事项
1.务必加列:本教学大纲得视教学需要调整之。
2.补充说明:上述未提及的评分重要规定。
3.补充说明:课堂学习行为的规定。
十四、课程分析与评估
1.课程分析与评估是在课程结束、考核完成后撰写。
2.学习成效分析是对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即学生学习成绩的表现进行的分析,建议体现课程的优越性。在撰写时至少应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达成情况,多数人达成还是少数人达成;二是如何改善,提出改善的方法和路径。
3.毕业要求检讨部分顶点课程需要填写,其他可以不填写。但涉及其内容的要填写到学习成效分析中。
附录:教学目标撰写可用动词表
向度 | 认知领域目标可用动词 |
1.0记忆 | 记忆、记得、认得、再认、确认、界定、描述、复制、重复 |
2.0了解 | 了解、说明、诠释、翻译、释义、理清、转释、转换、举例、列举、分类、归属、归类、摘要、总结、萃取、摘述、推论、建立通则、推算、插补、预测、比较、对照、配对、解释、阐述 |
3.0应用 | 应用、执行、实行、实践、进行、运用、使用、善用、利用、绘制、图表、计算、操作、列表、速写、解决 |
4.0分析 | 分析、解析、区分、区别、区辨、辨别、选择、挑选、聚焦、细分、拆卸、测试、组织、重组、统整、统合、寻找、发掘、连结、归因、探究、深究、解构 |
5.0评价 | 检查、检核、检视、监视、协调、批判、判决、判断、评选、评析、评价、评估、赏析 |
6.0创造 | 产生、建立、组装、计划、规划、设计、制定、撰写、创作、建造、制作、开发、发明、建构 |
向度 |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可用动词举例 |
1.0感知 | 听到、看到、观察、摸到、触摸、尝到、闻到、感觉到、指出、转换、连结 |
2.0准备状态 | 预备、准备、预定、感知 |
3.0引导反应 | 指导、引导、模仿、探索、尝试、试误练习、复习 |
4.0机械化 | 机械化操作、准确的操作、不假思索的正确操作 |
5.0复杂的外在反应 | 纯熟、效率、流畅的操作、熟练、自动表现、善尽 |
6.0适应 | 调适、调整、解决、应变、适应、统合、统整 |
7.0独创 | 创造、创作、设计、建构、制作、独创 |
向度 | 情感领域目标可用动词举例 |
1.0接受 | 接触、倾听、觉知、感受、体会、接纳、接受、忍受、选择性注意、密切注意、深究、喜欢、 |
2.0反应 | 顺从、服从、默从、听从、自觉、自愿、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关怀、快乐、满意 |
3.0评价 | 价值判断、评价、接受、接纳、喜好、追求、欣赏、坚信、确信、承诺、说服、宣扬、推荐 |
4.0组织 | 组织、重组、合并、综合、整合、融合、关联、类化、调整、和谐 |
5.0形塑品格 | 养成(习惯)、建立(一致信仰、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秉持(做人处事原则)、建构(理念)、形塑(观念)、塑造(人格)、涵养(一致态度、负责尽责态度或情操)、展现(一致的行为)、发展(某种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