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的《序言》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重大意义,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会议指出,全体党员干部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学习贯彻总书记历次视察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中央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自觉将学校工作放在龙江发展大局和学前教育事业战略全局中思考谋划,进一步强化根植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导向,充分集成学校在专业、人才、智力、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坚定不移写好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两篇文章,自觉扛起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省会担当,用好用活政策杠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培训、研究基地和社会服务高地,为加快构建省市普惠优质托幼服务体系贡献哈幼专智慧与力量。
会议指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对广大劳动群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殷切期望。全体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殷切期盼转化为实干担当、拼搏奋斗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持续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王骞就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工作部署。
王骞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校团委要通过开展团干部座谈会、青马工程培训班、主题团活等形式,组织全校青年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寄语精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将对寄语精神的学习与学校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当前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要始终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主动将共青团工作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更好地为党争取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要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着力构建紧密衔接的党、团育人链条。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用党的组织性、纪律性、先进性指导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同时,要严格团员发展,确保把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团员推荐到党组织中去,基层团组织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持续强化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要善于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阐述党的主张,善于把线上互动和线下沟通衔接起来,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持续砥砺青年强国之志、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王骞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不仅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战略要求,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校党委要扛牢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不断加大思政课建设力度,重点要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思想引领“主阵地”作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社团上持续发力;二要按照思政课教学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寻求新突破,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在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发力;三要系统把握和全面对标“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以及“六要”的标准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教育家精神贯穿思政课始终、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严把思政课教师选聘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既重高标准、严要求,又要有灵活性,在努力锻造乐教善教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上持续发力;四要深刻把握思政课内在规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以革命文化培育思政课红色底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五要加快凝练特色,推进思政课与学校办学特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有机转化为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不断完善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体系,在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上持续发力。